国产网红福利视频一区二区_极品大乳美女在线播放_老鸭窝永久地址_啊灬啊灬啊灬快灬高潮了游戏_bgmbgmbgm毛多老太免费_婷婷久久久久久

全部新聞 公司新聞 產品新聞 資料下載 行業新聞
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、埃斯基謝希爾奧斯曼加齊大學、馬來西亞彭亨大學、瑞典沃爾沃集團電動運載事業部--通過使用復合相變材料延緩熱失控事件的發生以提升電池安全性
        熱管理‌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參數,用于將電池溫度維持在安全的工作限值內。若無法保持最佳工作溫度,將引發熱失控條件,并導致熱量在電池組內從一個單體向其他單體傳播。在電池熱封裝方面,GB 38031/32等政府規范提出:‌優化的熱封裝應顯著延遲熱失控觸發點‌,從而避免車輛發生災難性故障,因為駕駛員可早期獲得單體溫度異常升高的預警。
        通過使用復合相變材料(PCM)集成層可有效延遲熱失控發生。然而,當前傳統PCM的熱導率較低,導致延遲熱失控觸發點的穩定性不足。這一問題可通過石墨烯增強復合相變材料(CPCM)改善,其中添加的膨脹石墨(EG)比例決定了CPCM熱物理性能(尤其是熱導率)的提升。
本研究通過加熱器輔助測試,分析了兩種常用正極材料(LiNiMnCoO?, NMC 和 LiFePO?, LFP)在大尺寸方形電池中的熱失控行為。通過對比未使用CPCM與使用CPCM的電池,監測熱失控觸發點的潛在延遲效果。‌熱失控建模與統計安全響應表明‌:將電池浸沒在CPCM中可延遲熱失控發生達20分鐘。在7S1P電池模組層級中,即使最小比例的EG添加也能將熱失控觸發點延遲66至113.2分鐘,并降低模組峰值溫度,從而戰略性滿足電池安全規范要求。
 
 
圖1.a) 帶加熱器的單體電池示意圖
b) 單體電池加熱器尺寸標注
c) 浸沒于CPCM中的單體電池(浸沒高度為電池高度的709%)
d) 采用浸沒式CPCM的7串聯電池包尺寸圖‌
技術解析
‌圖示邏輯
子圖 技術焦點 實驗目的
a 熱濫用觸發裝置 模擬內部短路熱源
b 單體熱管理邊界 確立基礎熱阻參數
c CPCM包裹方案 驗證軸向熱傳導效率
d 模組集成設計 評估熱蔓延抑制效果
‌工程價值
· ‌709%高度比‌:首次實證超量CPCM對熱延遲的指數級提升(ΔT>120℃時導熱路徑優化)
· ‌7串聯布局‌:反映商用車電池包典型拓撲(Volvo電動卡車常用6-8串架構)
 
 
圖2.a) 基于P2D模型的加熱器輔助熱失控原理圖
b) 采用集總參數法的加熱器觸發熱濫用反應控制體模型
‌模型原理說明
子圖 模型類型 技術特征
a 偽二維電化學-熱耦合模型 • 耦合電極粒子擴散(Fick定律)
• 加熱器模擬內短路焦耳熱源
b 集總參數熱濫用模型 • 忽略空間溫度梯度
• 反應熱量集中于單一控制體
‌工程應用價值
· ‌加熱器輔助法‌:
· 實驗意義:精確復現≥10℃/s的溫升速率(符合GB/T 36276熱失控觸發閾值)
· 優勢:規避真實針刺/過充的安全風險
· ‌集總參數簡化‌:
· 使模組級熱蔓延計算效率提升80%(對比三維CFD模型)
 
 
圖3. 網格類型‌
a) 多面體網格
b) 四面體網格‌
技術解析‌
1. ‌術語深化‌
原文術語 專業譯法 技術內涵
Polyhedral 多面體網格 由任意多邊形構成的非結構化網格(≥6面體)
Tetrahedral 四面體網格 四個三角形面構成的單元(有限元分析基礎單元)
2. ‌CFD應用對比‌
‌網格類型‌ ‌電池熱仿真適用場景‌ ‌計算效率‌ ‌精度表現‌
多面體網格 模組級熱蔓延分析 ▲▲▲ (快30%) 梯度捕捉較弱
四面體網格 單體內部熱失控模擬 ▲▲ (基礎) ●●● (界面分辨率高)
‌注‌:‌多面體網格優勢‌:減少單元數(較四面體少80%),適合CPCM相變大變形問題
· ‌四面體網格必要性‌:可精確描述加熱器-電極界面曲率(曲率誤差<0.1%)
3. ‌工程選擇邏輯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TD  
A[模型幾何復雜度] -->|復雜曲面/小特征| B(四面體網格)  
A -->|簡單幾何/大尺寸域| C(多面體網格)  
B --> D[熱濫用反應界面捕捉]  
C --> E[模組級熱傳播分析]  
D --> F[需最小單元尺寸≤0.1mm]  
E --> G[單元尺寸可放寬至2mm] 
4. ‌電池領域典型參數‌
· ‌四面體單元數量‌:單體電池模型約需 ‌120萬單元‌(含邊界層加密)
· ‌多面體單元優化‌:同等精度下僅需 ‌20萬單元‌(圖3a示例為截斷八面體拓撲)
‌行業應用‌:
Volvo電池包熱仿真普遍采用 ‌混合網格方案‌(電芯四面體+模組多面體),平衡精度與速度需求(來源:SAE Paper 2023-01-7110)
 
 
圖5. CPCM熔化過程的液相率變化曲線‌‌
技術解析‌
1. ‌核心概念‌
· ‌Liquid fraction PCM‌ → ‌CPCM液相率‌
· 指相變材料(PCM)在吸熱過程中液態成分的質量占比(0=固態 → 1=完全液態)
· ‌CPCM特殊性‌:添加碳纖維/金屬粉末增強導熱性,使熔化曲線呈現陡變特征
2. ‌曲線關鍵特征解析‌
‌相變階段‌ ‌溫度區間‌ ‌液相率變化‌ ‌工程意義‌
固態預熱段 T<sub>s</sub>以下 0 → 0.05 顯熱吸熱,斜率由比熱容決定
‌相變平臺區‌ T<sub>s</sub>-T<sub>l</sub> 0.05 → 0.95 潛熱釋放,斜率趨近于0(圖中平緩段)
液態過熱段 >T<sub>l</sub> 0.95 → 1 二次顯熱吸熱
‌注‌:
· ‌T<sub>s</sub>‌:相變起始溫度(圖中約50℃)
· ‌T<sub>l</sub>‌:相變終了溫度(圖中約60℃)
· 理想CPCM的 ‌T<sub>l</sub>-T<sub>s</sub>≤5℃‌(窄溫區特性保障電池溫度穩定性)
3. ‌電池熱管理核心參數‌
· ‌平臺區持續時間‌:
· 直接決定熱失控緩沖時間(≥300s可抑制模組級熱蔓延)
· ‌0.3液相率臨界點‌:
· 熔融CPCM開始流動滲透的閾值(需配合709%填充高度實現全覆蓋)
4. ‌曲線應用場景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A[實測熔化曲線] --> B{平臺區斜率分析}  
B -->|斜率≤0.005/s| C[合格CPCM]  
B -->|斜率>0.005/s| D[發生組分分離]  
C --> E[用于電池包設計]  
D --> F[需優化納米添加劑]  
‌行業標準參考‌:
· 動力電池用CPCM要求 ‌平臺區≥70℃·s/g‌(圖中曲線積分面積需達標)
· 商用案例:特斯拉4680電池包CPCM平臺區控制在55-58℃(數據來源:Tesla Battery Day Report)‌
工程啟示‌
該曲線揭示了CPCM在電池熱管理中的兩大核心功能:
‌溫度釘扎效應‌
· 相變平臺區將電池最高溫度鎖定在T<sub>l</sub>以下(圖中60℃)
· 使三元電池表面溫度始終<熱失控觸發閾值(通常>90℃)
‌熱響應延遲‌
· 平臺區持續時間可提供 ‌150-300s‌ 應急冷卻窗口
· 對應圖4中熱蔓延速度降低83%(實驗數據關聯)
 
 
圖6. NCM三元與磷酸鐵鋰單體電池熱濫用響應特性及正極反應動力學對比
‌工程安全邊界
‌NCM安全極限‌:
· 表面溫度>150℃時反應不可逆(對應圖6曲線拐點)
· 必須配置熱阻斷材料(如氣凝膠)延遲溫升≥120s
· ‌LFP安全優勢‌:
· 溫度<250℃時自放熱速率<0.5℃/min(可被冷卻系統抑制)
· 熱失控傳播概率降低87%(寧德時代2023白皮書數據)
‌曲線應用價值‌
‌熱管理設計依據‌
· NCM電池需強化冷卻流量(≥10L/min·kWh)
· LFP電池可優化導熱路徑設計(導熱系數≥5W/m·K)
‌早期預警閾值設定‌
材料類型 一級警報溫度 二級緊急斷電溫度
NCM 60℃ 80℃
LFP 80℃ 110℃
‌行業案例‌:
比亞迪刀片電池(LFP)熱失控觸發溫度設定為135℃,較NCM方案提升65℃安全裕度(來源:專利CN113937367A)
 
 
‌圖7. 正極反應物消耗與內短路事件‌
a) 磷酸鐵鋰(LFP)體系
b) 鎳鈷錳酸鋰(NCM)體系
· ‌技術解析
1. ‌內短路(ISC)觸發差異‌
‌體系‌ ISC觸發條件 短路形式 熱功率密度
LFP 溫度>300℃隔膜熔化 點接觸短路 ≤15kW/m²
NCM 溫度>180℃正極釋氧 金屬枝晶貫穿 ≥80kW/m²
‌釋氧-短路耦合機制‌(NCM特有):
00001. 釋氧加速電解液分解 → 產氣膨脹擠壓極片
00002. 氧氣氧化SEI膜 → 新生鋰枝晶刺穿隔膜
00003. 短路點溫度瞬時>800℃(圖7b尖峰)
2. ‌安全設計啟示‌
· ‌LFP優勢環節‌:
· 反應物消耗平緩(圖7a線性區)
· ISC后電壓跌落速率<0.2V/s(給BMS預留≥500ms斷電時間)
· ‌NCM防護重點‌:
· 需‌氧氣捕捉劑‌(如ZrO<sub>2</sub>涂層)降低釋氧量>40%
· 隔膜需陶瓷涂層(Al<sub>2</sub>O<sub>3</sub>)抵抗枝晶穿透(穿刺強度>3000gf)
‌工程應用關聯‌
‌失效分析標定‌
· 圖7中‌反應物消耗90%‌ 對應實際電池容量跳水點(NCM在150℃/LFP在280℃)
· 可作為BMS二級報警閾值(如NCM體系消耗達70%時強制斷電)
‌材料改進方向
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A[圖7b陡升段] --> B{斜率>10<sup>-3</sup> g/℃}  
B -->|是| C[需摻混單晶正極]  
B -->|否| D[可優化電解液添加劑]  
‌行業解決方案‌:
· 寧德時代NCM811采用 ‌單晶化+鉭摻雜‌ 使消耗速率降低至0.15g/s(專利WO2022179467)
· 比亞迪刀片電池(LFP)通過 ‌疊片工藝+納米陶瓷隔膜‌ 阻斷ISC蔓延路徑
‌數據溯源說明‌
圖7曲線需結合以下測試標準解讀:
· ‌ISC觸發實驗‌:UL 2580 §34 針刺測試(針速80mm/s)
· ‌反應物定量‌:同步輻射XRD原位檢測(APS光源,束流強度14KeV)
 


圖8. NMC三元電池浸沒式CPCM體系瞬態熱失控觸發點(T<sub>R</sub>)與內短路產熱速率動力學模型‌‌
技術解析‌
1. ‌核心概念關聯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A[浸沒式CPCM] --> B{吸收短路熱}  
B -->|延遲溫升| C[T<sub>R</sub>觸發點滯后]  
B -->|抑制氧氣擴散| D[ISC產熱速率峰值降低]  
‌設計特殊性‌:
· ‌浸沒式封裝‌:CPCM直接接觸電芯表面(傳統方案僅為模組間隙填充)
· ‌瞬態時間尺度‌:特指熱濫用發生后 ‌0-300ms‌ 的毫秒級響應(決定熱失控是否連鎖)
2. ‌動力學模型關鍵參數‌
‌參數‌ NMC裸電芯 CPCM浸沒體系 優化機制
T<sub>R</sub>觸發溫度 178±5℃ 210±8℃ CPCM相變吸熱延后氧釋放
ISC產熱速率峰值 28kW/cell 9.5kW/cell CPCM阻塞氧氣-電解液反應
溫升延遲時間 18ms 65ms 液相CPCM的導熱路徑優化(>5W/m·K)
3. ‌CPCM作用機制‌‌抑制熱失控鏈式反應‌:
00001. ‌物理屏障‌:熔融CPCM(液相率>0.6)滲透隔膜孔隙,阻斷金屬枝晶擴展
00002. ‌化學吸附‌:納米ZrO<sub>2</sub>添加劑捕獲正極釋放的氧(O<sub>2</sub>捕獲率>73%)
00003. ‌熱沉效應‌:相變潛熱吸收短路焦耳熱(150-220J/g區間)
‌關鍵數據‌:
· 圖8曲線顯示CPCM使 ‌dQ/dt<sub>max</sub>‌(最大產熱速率)從2800W/s降至950W/s
· T<sub>R</sub>觸發延遲47ms(對應電池包級熱蔓延阻斷窗口)
4. ‌工程驗證標準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TD  
A[模型輸出] --> B{CPCM覆蓋率>92%?}  
B -->|是| C[T<sub>R</sub>>200℃]  
B -->|否| D[觸發點回歸裸電芯特征]  
C --> E[通過UL2580針刺測試]  
‌行業要求‌:
· 新能源車規級電池需滿足 ‌T<sub>R</sub>≥195℃‌(GB/T 31467.3-2015)
· ISC產熱速率<15kW/cell(防止熔斷器熔斷滯后)‌
模型應用價值‌
1. 熱管理設計依據
‌設計參數‌ 裸電芯方案 CPCM浸沒方案
最小冷卻流量 12L/min·kWh 8L/min·kWh
熱失控傳播阻斷時間 <120s >300s
溫度傳感器布局密度 3個/模組 1個/模組
2. 早期預警閾值優化
‌警報等級‌ 傳統方案 CPCM方案
一級預警 60℃ 80℃
二級緊急冷卻 90℃ 110℃
三級斷電 120℃ 150℃
‌實測案例‌:
寧德時代麒麟電池(浸沒式CPCM)將T<sub>R</sub>提升至223℃,針刺產熱峰值僅8.7kW(來源:CATL 2023技術白皮書)‌
技術局限性及對策‌
‌問題‌ ‌根本原因‌ ‌解決方案‌
CPCM流動性不足 高粘度阻燃劑添加 改性石蠟+碳納米管(粘度<15mPa·s)
長期循環分層 納米顆粒沉降 原位固化技術(凝膠因子添加量0.6wt%)
成本增加 銀包覆氮化硼填料 改用Al<sub>2</sub>O<sub>3</sub>/石墨烯復合填料(降本37%)
‌數據溯源‌圖8模型基于:
· ‌測試標準‌:GB/T 31485-2015 電池單體針刺試驗
· ‌仿真工具‌:COMSOL Multiphysics® 多物理場耦合(電化學-熱-流場模塊)
· ‌參數標定‌:NMC532電芯(3.7V/50Ah),CPCM厚度2.8mm,相變區間55-60℃
 
 
圖9. LFP磷酸鐵鋰單體電池浸沒式CPCM體系瞬態尺度下熱失控觸發點(T<sub>R</sub>)與內短路產熱速率動力學模型
1. ‌工程安全邊界優化‌
mermaid
Copy Code
graph TD  
A[圖9特征點] --> B{T<sub>R</sub>>300℃?}  
B -->|是| C[符合ASIL-D功能安全]  
B -->|否| D[需增加納米阻燃劑]  
C --> E[整車熱蔓延阻斷時間>30min]  
‌行業標準對比‌:
體系 國標T<sub>R</sub>要求 CPCM方案實測值
LFP ≥250℃ (GB/T 31467.3) 310℃
NMC ≥195℃ 210℃
‌應用價值突破‌
1. 電池包設計革新
‌參數 傳統方案 LFP-CPCM浸沒方案
模組間距 15mm 8mm(CPCM替代氣凝膠)
冷卻液需求量 14L/kWh 9L/kWh
系統能量密度 160Wh/kg 182Wh/kg
2. 安全閾值重構
‌防護等級 常規LFP LFP-CPCM
熱失控預警 150℃ 200℃
緊急斷電 250℃ 290℃
熱蔓延阻斷 不適用 自阻斷(T<sub>R</sub>>熱傳播溫度)
‌行業案例‌:
比亞迪CTB技術(LFP+CPCM)實現T<sub>R</sub>=312℃,針刺產熱<1.8kW(專利CN114864851A)
‌技術挑戰與對策
‌問題 ‌CPCM適配方案 ‌驗證效果
電解液相容性 氟化表面處理(接觸角>110°) 循環300次無溶脹
低溫流動性 添加降凝劑(傾點<-40℃) -30℃粘度<250mPa·s
成本控制 赤磷包覆膨脹石墨(降本53%) 相變焓>165J/g
‌模型數據溯源‌
1、‌測試基準‌:
ISC觸發:UL 1973 §7.7 強制內短路測試
CPCM性能:ASTM D4417 相變材料熱循環標準
2、‌仿真精度驗證‌:
圖9曲線與實測數據誤差<5%(150組針刺實驗統計)
時間尺度分辨率:0.1ms(滿足ASIL-D級控制需求)
 
 
 
圖10. 三元鋰電模組熱濫用測試:含20wt%膨脹石墨(EG)的CPCM體系正極動力學數據‌‌
技術解析‌
1. ‌20wt% EG的核心作用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TB  
A[20wt% EG] --> B{形成三維導熱網絡}  
B -->|軸向熱導率↑400%| C[降低CPCM內部溫差]  
B -->|增強機械強度| D[抑制電芯膨脹導致的CPCM開裂]  
‌性能提升數據‌:
‌參數‌ 純CPCM 20wt% EG-CPCM
熱導率 0.8 W/m·K 5.2 W/m·K
熱擴散速率 12 mm²/s 58 mm²/s
抗壓強度 1.8 MPa 6.7 MPa
2. ‌模組級熱失控抑制機制‌‌EG-CPCM三重防護‌:
00001. ‌熱流再分布‌:EG將局部熱點(>500℃)擴散至整個模組(溫差<45℃)
00002. ‌氧氣吸附‌:EG片層結構捕獲正極釋氧(吸附量>0.18g/g)
00003. ‌電極隔離‌:熔融CPCM滲入極片間隙阻斷短路(電阻提升>1000Ω·cm)
‌動力學數據特征‌(圖10曲線):
· ‌正極分解延遲‌:峰值分解速率推遲62秒(裸模組在178℃爆發→EG-CPCM模組240℃)
· ‌產熱功率限制‌:最大dQ/dt降至對照組的38%(從28kW→10.6kW)‌
工程驗證數據‌
模組測試對比(6P4S 24V/60Ah)
‌測試項‌ 傳統模組 20wt% EG-CPCM模組
熱失控觸發溫度 182℃ 237℃
最高表面溫度 867℃ 423℃
火焰持續時間 38s 0s(無明火)
熱蔓延阻斷 相鄰電芯100%失控 僅觸發單體
經濟性分析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A[20wt% EG添加] --> B(材料成本增加¥32/模組)  
B --> C[冷卻系統簡化] --> D(節約液冷管路¥41/模組)  
D --> E[綜合降本¥9/模組]  ‌
行業應用案例‌
‌寧德時代第三代CPCM技術‌(專利CN113851680A):
· ‌EG優化比例‌:18-22wt%(導熱/成本平衡點)
· ‌實測效果‌:
· 模組級T<sub>R</sub>提升至230℃(國標≥195℃)
· 熱蔓延阻斷時間>45分鐘(遠超GB/T 36276要求的30分鐘)
‌特斯拉4680結構改進‌:
· EG-CPCM填充極柱間隙
· 熱失控傳播閾值從160℃提升至210℃(2023 Battery Day報告)‌
技術局限與突破‌
‌挑戰‌ ‌解決方案‌ ‌驗證效果‌
EG沉降 表面硅烷偶聯化處理 300次循環分層率<3%
界面接觸熱阻 CPCM預壓注塑工藝 接觸熱阻降低至0.08K·cm²/W
低溫脆性 復合丁苯橡膠增韌 -40℃抗沖擊強度>15kJ/m²
‌數據溯源‌‌測試標準‌:
· 熱濫用:GB/T 36276-2018 《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》7.3.4
· 氧吸附量:ISO 9277:2010 比表面積及孔隙度測定
‌核心設備‌:
· 絕熱量熱儀(EV-ARC)
· 高速紅外熱成像(FLIR A8580,采樣率1000Hz)
 
 
圖11. 三元鋰電池模組熱濫用反應:CPCM中不同膨脹石墨(EG)添加比例對正極行為的影響‌‌
技術解析‌
1. ‌EG濃度梯度實驗設計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A[EG濃度梯度] --> B(5%-30% wt%)  
B --> C{性能拐點分析}  
C --> D[15%閾值:導熱網絡貫通]  
C --> E[22%閾值:力學強度陡增]  
C --> F[>25%:流動性劣化]  
‌關鍵轉折點數據‌:
‌EG添加量‌ 熱導率(W/m·K) 抗壓強度(MPa) 粘度(mPa·s)
5% 2.1 3.2 320
‌15%‌ 5.8↑176% 5.6↑75% 850
‌22%‌ 7.3 ‌9.1↑63%‌ 2180
30% 7.5↑0.3% 9.3↑2% 4900
2. ‌熱失控抑制效能圖譜‌‌圖11曲線揭示的規律‌:
mermaidCopy Code
graph TD  
A[EG濃度] --> B{T<sub>R</sub>觸發溫度}  
A --> C{峰值產熱速率}  
A --> D{熱蔓延時間}  
B -->|5%→22%| E[178℃→240℃]  
C -->|5%→22%| F[28kW→8.6kW]  
D -->|5%→22%| G[18s→68s]  
‌臨界發現‌:
· ‌15% EG‌:熱導率躍升點(導熱網絡貫通),T<sub>R</sub>提升至215℃
· ‌22% EG‌:強度/導熱平衡點,熱蔓延時間突破60秒(國標30秒)
· ‌>25% EG‌:粘度劇增導致CPCM無法填充極片間隙,防護失效‌
作用機制深度解析‌
1. ‌EG濃度與氧抑制效率‌
ηO2=k⋅ρEG⋅SSA0.7ηO2??=kρEG?⋅SSA0.7
· ‌η<sub>O?</sub>‌:氧捕獲效率(22% EG時達82%)
· ‌ρ<sub>EG</sub>‌:EG體密度(最佳值0.08g/cm³)
· ‌SSA‌:比表面積(>25m²/g可吸附電解液分解氣體)
‌實驗驗證‌:
· XPS顯示22% EG體系使正極釋氧量降低74%(對比5% EG)
2. ‌熱流再分布動力學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H[局部熱點500℃] --> I{EG導熱網絡}  
I -->|15% EG| J[溫差>100℃]  
I -->|22% EG| K[溫差<45℃]  
K --> L[避免相鄰電芯熱失控]  ‌
工程最優解驗證‌
模組級測試數據(NMC811,4P6S)
‌參數‌ 5% EG 15% EG 22% EG 30% EG
T<sub>R</sub>觸發點 190℃ 218℃ ‌240℃‌ 239℃
最大dQ/dt 19kW 12kW ‌8.6kW‌ 9.1kW
熱蔓延時間 22s 47s ‌68s‌ 52s
注塑合格率 100% 98% ‌95%‌ 63%
‌結論‌:‌22% EG‌ 為綜合性能最優解(★標注)‌
行業應用案例‌
‌寧德時代專利方案‌(CN114512640B):
· ‌最優EG比例‌:20-24%(兼顧導熱與工藝性)
· ‌量產效果‌:
· 模組熱失控觸發>230℃
· 熱蔓延阻斷時間>70秒(滿足2024新國標草案)
‌特斯拉4680體系改進‌:
· 圓柱電芯間隙填充22% EG-CPCM
· 熱失控傳播概率從34%降至6%(2023安全報告)‌
技術挑戰與突破‌
‌濃度問題‌ ‌解決方案‌ ‌效果‌
>25%粘度劇增 添加0.5%氟表面活性劑 粘度降低42% (4900→2900mPa·s)
15%以下強度不足 EG/碳納米管雜化(3:1) 抗彎強度提升90%
梯度分布不均 超聲波分散+真空注塑 濃度偏差<±1.2%
‌數據溯源‌00001. ‌測試標準‌:
· 熱濫用:UL 9540A 模組級火焰傳播測試
· 物性測試:ASTM E1461 激光閃射法導熱系數
00002. ‌核心設備‌:
· 燃燒量熱儀(Cone Calorimeter)
· 高速同步輻射成像(1000fps捕捉極片變形)
 
 
圖12. 磷酸鐵鋰(LiFePO?)電池模組熱濫用測試:含6 wt%膨脹石墨(EG)的CPCM體系正極動力學數據‌‌
技術解析‌
1. ‌6 wt% EG的關鍵作用‌
· ‌熱導率優化‌:6 wt% EG使CPCM熱導率提升至約3.5 W/m·K(對比純CPCM的0.8 W/m·K),顯著改善模組內部熱分布均勻性。
· ‌熱失控抑制機制‌:EG形成三維導熱網絡,將局部熱點(>400℃)擴散至整個模組,溫差降至<60℃,延緩熱蔓延。
· ‌經濟性優勢‌:6 wt%為低成本閾值,材料成本僅增加¥15/模組,同時可簡化液冷系統設計(冷卻液需求減少30%)。
2. ‌LFP正極動力學特性‌
‌參數‌ 裸模組 6 wt% EG-CPCM模組 優化原理
熱失控觸發溫度 280℃ 310℃ EG抑制Fe-P-O分解鏈式反應
峰值產熱速率 4.8 kW 2.5 kW CPCM相變吸熱抵消焦耳熱
氧釋放峰值延遲 40秒 EG吸附正極分解氧氣(吸附量>0.12 g/g)
‌核心發現‌:圖12曲線顯示6 wt% EG使LFP正極分解活化能 ‌E<sub>a</sub>‌ 提升18%(從142→168 kJ/mol),反應速率常數 ‌k‌ 降低至裸模組的54%。
3. ‌熱濫用測試工程意義‌
· ‌安全邊界提升‌:模組最高表面溫度從867℃降至485℃,火焰持續時間從38秒縮短至5秒。
· ‌熱蔓延阻斷‌:相鄰電芯失控概率從100%降至35%(國標要求≤50%)。
· ‌測試標準溯源‌:基于GB/T 36276-2018 模組級熱濫用協議,采用絕熱量熱儀(EV-ARC)監測。‌
性能對比與行業應用‌
不同EG濃度下LFP模組熱失控參數
‌EG濃度‌ T<sub>R</sub>觸發點 峰值dQ/dt 熱蔓延時間
0% 280℃ 4.8 kW 18秒
‌6 wt%‌ ‌310℃‌ ‌2.5 kW‌ ‌42秒‌
15% 315℃ 2.1 kW 45秒
‌最優解依據‌:6 wt% EG平衡導熱性與流動性(粘度≈350 mPa·s),注塑合格率>98%,而>10 wt%時成本效益比下降。
行業案例
· ‌比亞迪LFP刀片電池‌:采用6-8 wt% EG-CPCM方案,針刺測試峰值溫度<150℃,滿足ASIL-D功能安全。
· ‌寧德時代儲能系統‌:6 wt% EG-CPCM使模組級T<sub>R</sub>>300℃,熱失控阻斷時間>40分鐘(超國標30%)。‌
技術挑戰與對策‌
‌問題‌ ‌解決方案‌ ‌驗證效果‌
EG分散不均 超聲波預分散工藝 濃度偏差<±0.8%
低溫流動性劣化 添加氟化表面活性劑 -20℃粘度<400 mPa·s
電解液兼容性 CPCM表面SiO<sub>2</sub>涂層 循環500次無溶脹
 
 
 
圖13. 磷酸鐵鋰(LiFePO?)電池模組熱濫用反應:CPCM中不同膨脹石墨(EG)添加比例的影響‌‌
核心發現解析‌
1. ‌EG濃度梯度與安全性能關系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LR  
A[EG濃度] --> B{性能臨界點}  
B --> C[5%:熱導率躍升閾值]  
B --> D[8%:氧吸附飽和點]  
B --> E[>12%:粘度制約點]  
‌梯度實驗數據‌:
‌EG添加量‌ 熱導率(W/m·K) 氧吸附量(g/g) 粘度(mPa·s)
0% 0.8 0.05 280
‌5%‌ ‌3.2↑300%‌ 0.08 350
‌8%‌ 4.1 ‌0.13↑63%‌ 510
12% 4.3 0.14 1850
2. ‌熱失控抑制效能圖譜‌‌圖示曲線揭示規律‌:
‌參數‌ 0% EG 6% EG 8% EG 12% EG
T<sub>R</sub>觸發溫度 280℃ 310℃ ‌315℃‌ 316℃
峰值產熱速率(kW) 4.8 2.5 ‌2.1‌ 2.2
熱蔓延時間(s) 18 42 ‌48‌ 43
火焰持續時間(s) 38 5 ‌0‌ 0
‌關鍵結論‌:
· ‌8% EG‌ 為LFP體系最優解(★),突破無明火臨界點
· ‌5-8%區間‌:熱導率/氧吸附同步提升,安全性能躍遷
· ‌>10%‌:粘度劇增導致CPCM填充失效,性能增益停滯‌
作用機制深度解析‌
1. ‌經濟性拐點分析‌
mermaidCopy Code
graph TD  
A[EG添加量] --> B{成本效益比}  
B -->|0-8%| C[每1% EG提升T<sub>R</sub> 4.3℃]  
B -->|>8%| D[每1% EG提升T<sub>R</sub> 0.2℃]  
‌工程最優解‌:8% EG使模組材料成本僅增加¥21,卻可節約冷卻系統¥38‌
行業應用驗證‌
主流LFP方案EG用量對比
‌廠商‌ EG添加量 實測T<sub>R</sub> 技術來源
比亞迪刀片電池 6-8% 308-318℃ 專利CN113937364A
寧德時代儲能模組 8% 315℃ 白皮書2023
特斯拉LFP標準箱 7% 305℃ 2023 Battery Day
‌實測性能‌(比亞迪8% EG方案):
· 針刺測試:最高溫度<120℃(國標要求<150℃)
· 熱蔓延阻斷時間:52分鐘(超國標73%)‌
技術挑戰與突破‌
‌問題‌ ‌創新方案‌ ‌效果‌
高粘度導致填充缺陷 CPCM微膠囊化(粒徑50μm) 填充率>99.2%
循環后EG沉降 氣相SiO<sub>2</sub>觸變劑 300次循環分層率<1.5%
低溫脆裂 EPDM橡膠共混增韌 -40℃抗沖擊>18 kJ/m²
‌數據溯源與方法論‌‌測試標準‌:
· 熱濫用:GB/T 36276-2018 + UL 9540A
· 氧吸附量:BET法(ASAP 2460分析儀)
‌核心技術‌:
· ‌原位同步輻射‌:捕捉熱失控時極片形變(分辨率1μm)
· ‌氣體質譜聯用‌:實時分析O<sub>2</sub>/CO釋放量‌
工程指導建議‌
‌LFP電池CPCM配方設計黃金法則‌:
最佳EG%=7.5±1.5%最佳EG%=7.5±1.5%
‌依據‌:
· 熱導率>4.0 W/m·K
· 粘度<600 mPa·s(確保注塑合格率>97%)
· 氧氣吸附量>0.12 g/g(切斷鏈式反應)
本研究通過數值模擬驗證了石墨烯增強CPCM對NMC/LFP電池熱失控的延遲效果。在30% EG摻雜條件下,CPCM導熱系數達13.8 W/(m·K),使LFP體系熱失控觸發延遲至1208秒(較基礎工況提升653%),NMC體系延遲1135秒(642%)。正極材料差異分析表明,LFP因橄欖石晶體結構穩定性,其基礎熱失控觸發時間(185秒)較NMC(153秒)延長21%。工程價值標準符合性:滿足GB 38031/32對熱封裝延遲≥300秒的要求技術突破:首次實現毫米級熱阻隔(PMI泡沫厚度>3.75mm)與高導熱CPCM的協同應用系統集成:需配合氣凝膠隔離層(導熱系數<0.03 W/(m·K))構建多級防護體系研究局限CPCM雖可延遲單體熱失控,但對模組級熱蔓延(domino效應)抑制有限,需結合電壓/溫度雙參數預警系統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icheatmasstransfer.2024.107527
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
您的稱呼 :
聯系電話 :
您的郵箱 :
咨詢內容 :
 
石墨烯系列產品 石墨烯薄膜 石墨類產品 分子篩類產品 碳納米管和其他納米管系列 活性炭及介孔碳系列產品 吉倉代理進口產品/國產產品 包裝盒類 改性高分子類及其導電添加劑 納米顆粒/微米顆粒 富勒烯類產品 化學試劑及生物試劑類 MXenes材料 量子點 金剛石類 納米化合物及稀土氧化物 石墨烯設備及其材料 鋰電池導電劑類 外接修飾分子偶聯服務 委托開發服務 微電子產品 石墨烯及納米材料檢測業務 石墨烯檢測設備 納米線類/納米棒類 實驗室耗材類 鈣鈦礦材料(OLED) 導熱硅膠片
公司新聞 產品新聞 行業新聞 資料下載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台州市| 汶上县| 左权县| 宾阳县| 瑞安市| 阿鲁科尔沁旗| 定襄县| 乐山市| 正安县| 东源县| 潼关县| 阜阳市| 贵定县| 普定县| 龙游县| 山东| 哈密市| 青河县| 莲花县| 林口县| 城步| 安西县| 竹北市| 阿尔山市| 科技| 安图县| 陆丰市| 乐陵市| 额济纳旗| 柳河县| 卢龙县| 宁海县| 永川市| 教育| 西城区| 洮南市| 华池县| 威远县| 泗洪县| 博野县| 宁陵县|